新闻资讯

杭州市打造老旧小区“红色引擎” 助力基层治理“强筋壮骨”

 

  杭州市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实事项目,针对部门协同难、杭州龙筋理疗建管协调难、基层治理难三大痛点,杭州正宗龙筋杭州市建委党组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初就强化党建引领,从“改不改”“改什么”“怎么改”“如何管”等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入手,以“三个突出”着力打造老旧小区“红色引擎”,助力基层治理“强筋壮骨”。截至目前,已改造完成461个老旧小区,受益住户24。6万户。

  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核心,以街道社区和建设单位为主建立临时党支部,与市区相关部门、小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建联建,目前已建立旧改党建“共同体”70余个,各部门工作协同有了抓手。

  随着党建在旧改工作的作用发挥,“红色智囊团”“旧改红盟荟”等红色基层组织和百姓议事平台应运而生,党员、青年、巾帼等服务队纷纷涌现,建管衔接有了基础。

  打破地域、行业和组织隶属,推动住建、杭州抓龙调理街道、杭州泰式古法抓龙筋社区、总包单位、业主委员会、物业六个主体,建立“旧改党建联盟”,推动从场地、项目等有形资源向服务、活动等无形资源延伸,基层治理壁垒进一步打通。

  党员干部入户上门,上情下达、宣传政策,有效解答百姓疑虑。坚持“三上三下”,通过三轮征求意见,形成居民认可的改造清单、改造计划和改造方案。如上城区南班巷“微更新”项目,组织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参与,勘查现场和召开各类会议60多次,改造方案得到充分认同。

  临时党支部和项目设计师全程驻点、联建党员全程参与,让居民“看单点菜”,改造内容由居民说了算。成立“民间监理队”,居民化身“监理员”,质量过不过关由居民来评估。如拱墅区小天竺社区发放调查表1437份,汇总意见建议80个,以高于90%的支持率顺利实施改造。

  联盟单位紧密联动,推行党员包楼、党员亮身份、党员认领微项目,领衔帮助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夜间施工扰民、扬尘控制等问题。建立项目党员攻坚小组,在严把项目进度、质量上当先锋。推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供给,协调解决居民养老、托幼等难题,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新增停车位13814个,加装电梯812台,新增养老托幼、文化活动等设施约8。2万平方米。

  坚持建管并举,在综合改一次、补足配套功能的同时,针对大部分老旧小区既无业委会、也无物业的情况,推动联建党组织、联盟单位各类资源向旧改汇聚,协同属地推动212个老旧小区建立物业专业管理。拱墅区83个老旧小区成立居民自管会,86个老旧小区制定居民自治规约和议事规则,杭州正宗抓龙筋做到项目结束、共建机制长留。

  依托老旧小区现有用房资源和项目指挥部,因地制宜建设集党建展陈、百姓议事、文化家园等为一体的旧改驿站,目前首个大关街道德胜社区旧改驿站正在布展,全年计划建设20个统一标识的旧改驿站,打造百姓暖心港湾。

  协调省、市、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存量用房104处、3万多平方米。如与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开展党建共建,将7000余方市级存量房屋用于小区配套用房,杭州抓龙筋为闸弄口街道创建“数字驾驶舱”和社区“零表通”系统打下基础,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。

  杭州小胡抓龙筋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联系人:小胡正宗抓龙筋

电话:

电话:

地址:杭州抓龙筋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