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后亚运时代,萧山作为“源起地”要如何继续保持领先领跑的强劲态势?萧山的农业发展将有哪些举措?我们专访了萧山区农业农村局、局长夏利明。
夏利明:刚刚过去的2023年,对于萧山“三农”工作来说是充满挑战、极具意义的一年。这一年,以粮食“稳农”,守好百姓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,粮食总产、单晚和双晚单产增量均列全市第一;以产业“强农”,推进了浦阳传化共富乡村示范点、党湾宝盛预制菜等项目建设,萧山萝卜干杭州抓龙筋工作室、白对虾入选全省名优“土特产”;以和美“兴农”,在实施“千万工程”20周年之际杭州抓龙筋,持续擦亮“源起地”金名片,横一村作为全国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现场会考察点,发布“深化新时代‘千万工程’‘1+8’行动方案”,成功创建省级和美乡村80个、省级未来乡村6个,“智慧印章”经验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;我们以强村“富民”,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,一幅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夏利明:全区深化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推进大会,响亮提出“打造中国城乡融合标杆地、浙江‘千万工程’引领地、杭州都市乡村实践地”战略目标。围绕这一目标,按照“1+8”行动方案,我们将围绕三个关键词深化推进,不断丰富“千村引领、万村振兴、全域共富、城乡和美”新时代内涵,一是拓展美的全域性,通过“示范领跑”带动“全域推进”,以梅林、横一等省级未来乡村为样板推动全域提升,到2027年实现和美乡村高水平全覆盖;二是挖掘美的价值性,积极探索美丽经济实现路径,打通“两山”转化渠道杭州哪有抓龙筋,启动“一村一品”运营模式杭州小胡抓龙筋,到2027年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50万元杭州泰式抓龙筋,农民收入超过6。5万元;三是塑造美的自觉性,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“主人翁”意识,深化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。全方位加强与工商资本、新经济组织、智库院校的深度合作,凝聚起深化“千万工程”最大“向心力”。
夏利明:萧山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区,近年来,围绕打造高效生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目标,持续探索转型升级路径。在后亚运时代萧山农业发展主要也是三个词:一是“稳”,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保持15。6万亩。持续巩固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生产杭州哪有抓龙筋,保障粮食播种面积16。83万亩,总产6。3万吨以上;市级“菜篮子”蔬菜基地每年保持在6000亩以上,蔬菜总产量达到85万吨以上。二是“强”,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“双强”行动,加大先进农机推广和宜机化改造力度,在现有党湾、浦阳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基础上打造更多示范样板。三是“链”,聚力于打通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农业全产业链,发展订单直销、连锁配送、加工体验、中央厨房等新型业态。推动金溢冷链项目、宝盛预制菜项目建成投产,推进浦阳传化共富乡村示范点等农业产业园建设。
夏利明:围绕“稳进提质”和“除险保安”两大主线,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。一方面,严守水旱灾害防御底线,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,抓早抓细抓实监测预警杭州哪有抓龙筋、隐患排查整治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等各项防御措施,打造高标准防洪排涝、防灾减灾体系。另一方面,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今年6月15日前将全面启动海塘安澜工程、永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、钱塘江沿江一线闸站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,加快完善全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,为后亚运时代走好“产城人文”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。杭州小胡抓龙筋杭州抓龙筋工作室